饥饿的考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格格党gegedang.org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话分两头。
华国的网友们看着直播,看到机器人以他们看不懂的方式修好了出现小故障的仪器,内心高兴得不得了。
“果然,腾达还是有备而来的。”
“腾达还是腾达,月震这种意外情况都能考虑到。”
“这机器人的智能程度未免也太高了吧?现在就能熟练地操作、维修这些仪器,会不会以后的工厂都不需要人了?”
“不会的,你看腾达智能驾驶汽车都发达成这样了,还是没让智能驾驶汽车代替网约车。”
“放心吧,以目前的科技水平,想要制造出这种级别的人工智能,成本肯定比雇人昂贵。”
“天知道腾达花了多少钱在这一个机器人上。”
“腾达现在已经无敌了,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在人工智能上与腾达较量了。”
“何止是人工智能啊!登月也没有人能和腾达相比啊,腾达可以轻易地将这么多东西送上去,别人根本送不上去。”
“有这么高智商的机器人,感觉离月球旅行又进一步了。”
网络上此刻已经变成一片欢乐的汪洋大海。
腾达创造出来的科技水平,是他们曾经想都不敢想的。
这一次的机器人再一次突破他们的认知,让他们对于追月计划成功越来越有信心。
为期一周的直播结束之后,大量网友们希望直播的时间可以更长一点。
不过陈腾还是关闭了直播。
因为直播间的内容其实没什么意思。
无非就是机器人在用仪器。
刚开始看的时候还能看个新鲜。
一直看肯定是看不下去的。
并且从直播的数据来看,观看直播的人数越来越少了。
另外的一点是,这一次的直播已经完全达到了开播秀肌肉的目的。
直播间出现的意外虽然不是陈腾主动安排的,却也是陈腾早有预料的。
每年会发生600到3000次月震,不出意外才是真正的意外。
事实上在太阴一号第一次上去的时候,就已经遇到过很多次意外了。
好在太阴一号比较抗造,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。
因此所有的意外,其实都不意外。
……
太阴二号在天上工作的同时,早于太阴二号开展的生态圈实验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。
此时的生态圈实验,基本上已经到了实验的尾声。
在模拟的月球环境下,宋朗等志愿者按照一开始定下的生存方案可以完美地生存下去。
志愿者的各项身体指标,也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。
专门培育出来用于在月球环境下生长的土豆,也的确能在模拟环境下生长。
还有交给宋朗他们的任务,他们也能完成。
在生态圈实验的过程中,也发现了一些问题。
比如说因为微生物导致内部循环差一点失衡。
考虑到月球上的环境肯定会比他们模拟出来的环境更加复杂。
因此后续在真正上月球的时候增加一些冗余的设计是很有必要的。
另外,部分土豆生长的状况与最开始预估的并不一样。
目前还没搞清楚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,后续还得继续研究一下。
还有部分设备精度不够的问题,也在这一次生态圈实验暴露出来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