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格格党】地址:gegedang.org
雕花窗外,寒风卷着砂砾拍打着窗棂。
朱权将盖着兵部火漆印的军报与泛黄的《鱼鳞图册》并排放置,目光扫过端坐在太师椅上的大宁豪族李氏族老们,那些人手中轻晃的茶盏,在烛火下投出不安的阴影。
"诸位叔伯,太祖皇帝定下的田赋规矩,咱们大宁虽处边关,也不能破。前日我暗访佃户,得知不少田亩数目与旧册不符。此事我已呈报布政使司,同时——"他顿了顿,指尖划过军报上"朵颜三卫例行巡边"的字样,"三卫骑兵将于明日协同核查田亩。"
"王爷!"李老族长的茶盏重重磕在檀木桌上,发出清脆的声响,"重勘土地劳民伤财,万一误了农时,这责任谁担?更勿论调遣三卫......"
话音未落,布政使司的王通判已跨步进屋,乌纱帽上的帽翅随着动作微微晃动。
他眼神锐利地扫过桌上文书,官服补子上的白鹇图案泛着冷光:"宁王殿下既有心协助,便备好过往三年的佃户收成账册。不过,朵颜三卫调动需持兵部勘合文书,还请王爷出示。"
朱权递上文书时,瞥见对方袖中露出的密折一角,在烛光下,折角处隐约可见都察院的暗纹标记,心知这通判是带着圣命来敲打藩王的。
大宁气候恶劣,初春寒风凛冽。
朱权立在王府城头,望着黄沙漫卷的原野,远处三卫骑兵的营帐连绵如黑云。
贴身侍卫霍风裹着一身寒气疾步而来:"王爷!北平快马送来燕王府密函,另有晋王八百里加急军报!"
朱权展开朱棣的来信,字迹刚劲中带着潦草:"贤弟,彻彻儿山战后,残部似有西窜迹象,留意大宁西北防线。"
晋王的军报则更为急迫,附图上用朱砂圈出数处可疑营地。
他召来周怀瑾时,特意屏退左右:"传本王令,三卫骑兵改道黑松林巡查。按规制办。"
周怀瑾欲言又止,朱权抬手制止,目光如炬,"秦王的前车之鉴,不可不察。"
三日后,江南文人求见。
朱权在接待前特意命人检查书房,将兵书尽数锁入檀木柜,只留《塞上吟》等已通过礼部审核的诗文。
当周怀瑾收到礼部"未附宾客出身核查文书"的驳回公文时,朱权盯着文书上的朱批,突然冷笑:"去查查这几人可有蓝玉旧部的关联。另外,从王府庄田收益里拨出二十贯,作为接待文人的茶资。账目单独造册,莫要疏漏。"
改造"清修阁"的工程进行到一半,工部侍郎王肃板着脸带着《营造法式》亲临现场。
他用铜尺重重敲了敲梁柱:"宁王殿下可知,这飞檐规制比《皇明祖训》高出三寸?"
朱权唇角微扬,示意幕僚展开大宁城防图,指尖重重点在"蒙古商道"标记处:"此处原是了望塔旧址。"
他忽然凑近王肃,压低声音,"前日瓦剌部刚敲定互市,陛下赐下的茶马敕令还带着墨迹。侍郎若觉得了望军情不重要......"
话未说完,管家已将特批文书和账册推到案上。王肃扫了眼,喉结动了动,最终将铜尺狠狠拍在桌上,震得墨迹晕染开来。
当晚,朱权在书房批阅文书,烛火突然剧烈晃动。
他警觉地吹灭蜡烛,透过窗棂缝隙,看到三道黑影翻墙而入,靴底沾着大宁特有的红砂土。
待黑影走远,他在《巡查日志》空白处用密语写下"夜有不速客,砂土为证"。
第二天清晨,他在花园假山附近发现一串新鲜的脚印,痕迹与昨夜的红砂土如出一辙,遂将假山石缝里半张写着"谨查三卫异动"的字条搓成纸团,喂给池中的锦鲤。
城中疫情突发,朱权未等朝廷旨意,便开仓放药。
"快马通知惠民药局,将库存药材全部运来王府调配!飞书应天,请求太医院派医官带防疫方剂!"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《丑颜谋世:医女风华倾天下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格格党gegedang.org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