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院士之路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格格党gegedang.org
院士出生地
李德毅院士,1944年11月28日出生于江苏泰县。
泰县即现在的泰州市姜堰区,位于江苏省中部、江淮之间,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。
泰县东邻海安市,南接泰兴市,北毗兴化市、东台市,西连泰州市海陵区、高港区。
泰县历史悠久,春秋时属这里属吴,战国时属越、楚,秦时属东海郡。
汉武帝元狩六年置海陵县,泰县为其属地。
唐高祖武德三年,改海陵县为吴陵县,南唐升元元年升为泰州,泰县一直隶属其中。
两宋时期,这里一直为泰州属县。
元代,海陵县先后隶泰州路、泰州。明洪武元年,海陵县并入泰州。
清雍正二年,泰州遂为散州,乾隆三十三年,析泰州东北境置东台县。
民国元年废州设县,县治泰州,泰州改称泰县。
民国29年,泰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,县治先在海安镇,民国38年5月迁至姜堰镇西郊。
新中国成立后,泰县与县级泰州市两度分合,1962年1月分治,复称泰县,县治姜堰镇。
1994年7月,撤县设立县级姜堰市。1996年隶属于新设立的地级泰州市。
2012年12月,撤销县级姜堰市,设立泰州市姜堰区。
泰县人文底蕴深厚,溱潼会船是泰县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,每年清明后在溱潼湖畔,来自苏中、苏北的近千船只与上万船民汇聚,演社戏、舞龙、扭秧歌,热闹非凡。
泰县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,如溱潼古镇的古民居,建筑风格融合了江淮地区的特色,木雕、砖雕、石雕精美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泰县名人辈出,北宋时期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“明体达用”之学的创始人胡瑗,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明代哲学家王艮,创立了“泰州学派”,其思想强调个人的主体意识和平民精神,对当时及后世的哲学、政治、文艺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出生地解码
江苏泰县(现泰州市姜堰区)对李德毅院士的成长和成就有着深远影响。
李德毅院士出生于溱潼古镇的一个名门望族,李氏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家风。
其曾祖父于1890年亲笔手书的80字家训“爱我中华、兴我家邦……”,悬挂于溱潼古镇院士旧居厅堂上。
家训强调“诗礼传家,德才报国”,这种家风涵养了好学风,激励着李德毅院士从小树立爱国情怀,勤奋学习,为他日后在科研道路上的坚持和奉献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。
泰县溱潼自古以来崇文重教,历史上有历代进士举人100多名,当代名人志士600多名。
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,李德毅院士自幼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,对知识和学术有着崇敬之心,激发了他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追求。
泰州素有“教育之乡”的美誉,近年来积极构建科学教育新样态,整合拓展科学教育资源,营造了浓厚的科学教育氛围。
尽管李德毅院士中学时期在沭阳县高级中学学习,但家乡良好的教育传统和资源,为他的早期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保障,有助于他在学业上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院士求学之路
1962年9月,李德毅就读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(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),1967年7月毕业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